查看原文
其他

多款中成药“处转非”,产品及销售途径重新定位

局中局 2024-04-15

点击蓝字      关注局中局

在6月20日发布关于银黄含化滴丸热炎宁合剂转换为非处方药的公告后,6月21日,国家药监局再次发布公告:众生胶囊处方药转换为非处方药

截至目前,今年已有柴黄口服液、阿胶胶囊、银黄含化滴丸、热炎宁合剂和众生胶囊共5款中成药物由处方药转换为非处方药。对此,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药剂学教授陆洋在6月23日对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表示,中成药“处转非”的背后,是许多中成药企对自身产品及其销售途径的重新定位。

北京某三甲中医医院主任医师告诉记者:“处方药转非处方药可为国家、患者和药企三方获益。首先,对于国家来说,非处方药不能进入医保,可以节约国家医保资金;其次,对于患者来说,不需要处方就能在线下药店和线上电商平台购药,购药更加便捷;再次,对于企业来说,处转非会扩大销售渠道,带来产品销售量增加,能给企业带来更丰厚的利润。”

事实上,相较于处方药,OTC在营销、宣传方面更为灵活,包括上述提到的诸多销售机会,如处方药转为OTC后,产品可以在门店做生动化陈列,如POP广告宣传、手绘POP传播,让消费者在购买场景中就能深入了解产品,从而有效实现销售,OTC乙类产品还可以在便利店、商超展示和销售。
更重要的是,处方药在广告管理上有着更加严格的“红线”。广告法规定,如处方药不得在大众媒介上发布广告,且不得使用与处方药名称相同的商标、企业字号在医学、药学专业刊物以外的媒介变相发布广告;不得以处方药名称或者以处方药名称注册的商标以及企业字号为各种活动冠名;药品生产、批发企业不得以任何方式直接向病患者推荐、销售处方药;禁止利用互联网发布处方药广告等
处方药转为OTC后,可以在符合广告法规的前提下,通过加强广告传播树立品牌,正确引导消费者科学、合理进行自我药疗。如此前思密达OTC上市提出了“要止泻、先治泻”的响亮口号,概括出思密达治疗腹泻的优势:不仅使腹泻症状停止,而且彻底恢复消化道的正常功能,让消费者对其特性一目了然。
近几年,受带量采购、医保控费等政策影响,院内市场承压,处方药转为OTC逐渐增多,零售药店终端OTC市场越趋火热。中国OTC行业现状深度分析与投资前景预测报告(2022-2029年)指出,2020年我国累计有40个处方药转为非处方药;2021年有29个药品转换为非处方药(11个为双跨);2022年1至8月,已经有35个处方药转为非处方药。另有媒体统计,今年以来,经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组织论证和审定,有6款药物由处方药转化为非处方(OTC)药。
一位药店负责人表示,从销售情况来看,处方药转化为OTC之后,能够明显感觉到工业企业的大力推广,各种买赠促销力度明显增强,而且相对而言,处方药转非处方药,需要安全性、有效性的评价,实践证明其毒副作用相对较小可控,安全性更高,药店也愿意选择和推广的品类,但OTC同类商品选择性很大、范围非常广、品类竞争也很激烈,“处转非”品种虽然有一定的销售基础,但要达到立竿见影的销售增长还是很难。
事实上,在零售端也面临挑战。“对大多数‘处转非’药品来讲,必须快速市场转型,要在零售药店、医疗机构、基层社区等多渠道布局,会面临诸多难题,包括如何做好渠道和终端的把控、如何更好地了解终端消费者需求变化并加强消费者教育、如何对产品价格进行维护和管理等。”上述负责人表示。
不过,处方药转为OTC后,将给企业带来挑战,如可能失去医院销售渠道。据了解,目前双跨药种类仅1000多种。

“总体来讲,‘处转非’是一个相对常规的操作。在药品的长期使用过程中,如果药物的疗效确证且不良反应及相关风险较低,那么企业就可以进行相关申请变更。企业进行申请后,药监等相关部门也会组织论证和审定,来确定最终的结果。”陆洋教授说。

 那么,处方药和非处方药具体有什么区别呢“处转非”药品对于患者以及相关企业而言又有何影响呢?
  首先,
处方药是指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处方才可购买、调配和使用的药品,其购买必须凭执业医师的处方销售,而购买非处方药的患者可以通过自己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在执业药师或药师的指导下购买和使用。
  从包装上的警示语或忠告语来看,对于进入流通领域的处方药而言,生产企业应将相应警示语或忠告语醒目地印制在药品包装或说明书上“凭医师处方销售、购买和使用!”。
我国实行特殊管理的药品(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和放射性药品)一般均属于处方药,其说明书和标签必须印有规定的标识。非处方药标签以及说明书或者包装上则必须印有警示语或忠告语“请仔细阅读药品使用说明书并按说明使用或在药师指导下购买和使用!”。
  此外,在广告管理上,
处方药只能在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和国家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共同制定的专业性医药报刊上进行广告宣传,不得在大众媒介上发布广告或者以其他方式进行以公众为对象的广告宣传非处方药则可以在大众媒介上进行广告宣传,但广告内容必须经过审查、批准,不能任意夸大或篡改,以正确引导消费者科学、合理地进行自我药疗
  因此,对于这些“处转非”的药品,意味着患者今后在购买上述这4种药品时,可以不经过医生处方就可以从药店买到,大大提高了患者购药的便利性。值得一提的是,对于刚刚“处转非”的药品品种,由于包装盒上尚未启用OTC标识,药店暂时还需要按处方药销售,直到新包装药品到柜,才能摆放到非处方药柜台。因此,过渡期间,这些药还需要凭医生的处方销售。而对于相关药企而言,“处转非”后的药品,其销售市场未来也有望迎来增长。

北京医院药学部主任药师、国家药典委员会委员金鹏飞表示,“处转非”,安全性和治疗的疾病是重要考虑因素。“因此,相比于化学药品,中成药更容易转换为非处方药。原因就是很多常用中成药用药历史很长、不良反应较少、百姓接受度高;而且很多中成药都是针对常见病,受众也比较广。”

陆洋教授建议,即便上述中成药转换为非处方药物,为了保证用药安全,无论是首次服用还是长期服用,也应该在专业医师或药师指导下来进行并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

来源丨人民日报、网络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